德興公交“微改革”探索個性化定制服務模式——
“乘客在哪里,公交就開到哪里”
每逢周五,當下課鈴聲響起,德興市第二中學學生陸續走出校門,在工作人員指揮下,排隊有序登上等候的公交車,回家度周末。
“因為這邊靠近學校,乘車需求比較集中,人數又多,光靠固定班線很難滿足出行需求,所以公交公司與學校合作,對照上下課時間開通個性化定制公交,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公交車駕駛員翁云告訴記者,這樣的個性化定制公交班線,目前在該市開通了4條,有12至15臺車投入運行。
翁云提到的個性化定制公交是德興實施的第四批“微改革”項目之一。早在幾年前,該市交通運輸部門和公交公司通過調研發現,隨著工作生活條件日漸改善,市民的出行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對服務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如何緊跟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服務方式,成為公交公司必須面對的一大問題。
“我們在匯集反饋意見時注意到,不少市民的出行需求同公交服務存在時間錯位的情況。”德興市公交客運有限公司總經理邵椿說,“比如,市內部分實行三班倒的企業,員工早高峰擠不上車,下夜班無車返回;一些寄宿制學校學生周末集中離校,乘車困難;一些旅游團在城區游玩時的出行接駁費用過高等。這些問題僅靠傳統固定班線顯然無法解決,必須從改革服務模式入手。”
為讓公交車調度更加靈活,德興市學習借鑒省內外多地經驗,探索建立預約出行、定點接送服務模式——由公交公司主動對接有集中通勤需求的學校、企業等,摸清客流量后,靈活設計運行路線、調度車輛,不僅讓出行更加便捷,還提升了公交車運行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目前,個性化定制公交平均每周要為400多名乘客提供服務。后續我們打算視情況引進新車、擴大線路,并接入線上服務,惠及更多群眾。”邵椿說道。
除了公交服務時間錯位,同樣需要解決的還有空間錯位問題。
在德興城鄉公交總站,不少乘客走進候車大廳,購買前往鄉鎮的公交車票。目前,該市已開通40條鎮村公交線路,覆蓋全市所有鄉鎮。但即便如此,在匹配群眾出行需求的過程中依然遇到不少困難。
“與城市公交不同,鎮村公交要滿足分散村民的出行需求,必須優先考慮線路規劃。”上饒汽運集團德興鎮村公交客運有限公司副經理劉志蓮介紹,“我們發現不少村莊距離交通干線有一定距離,平日里客流較少。如果接入固定班線,公交車就要繞行一段距離,不一定能遇到乘客,降低了運營效率,但不接入又會影響周邊群眾日常出行。這讓我們在站點設置上有些為難。”
破解線路規劃空間錯位難題,德興給出的答案,依然是推行個性化定制公交服務。在海口鎮杜村村,一塊醒目的公交站牌立在道路一旁,上面寫著公交公司熱線電話。乘客撥通電話后,可以提前預約公交車停靠時間和站點。
“在個性化定制運營模式下,我們可以從已有公交干線上靈活調配車輛,為分散在各個站點的乘客提供靈活服務,形成拼車式動態運營模式,精準提升服務效率。”劉志蓮說,“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公交車的空駛率,還能減少行駛距離,做到乘客在哪里,公交就開到哪里。”
“目前,我們已在高港游客服務中心、杜村村等地設置了這樣的站點。”上饒汽運集團德興鎮村公交客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光鴻說,“下一步,我們將探索總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進一步擴大個性化定制公交覆蓋范圍,打通鄉村出行‘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