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花高價購偶像演唱會門票,愿為心儀網紅產品排長隊……
年輕人為何愿為情緒價值買單?
南昌紅谷灘金街,夜幕降臨,一條數十米的長龍在霓虹燈下蜿蜒。隊伍中,年輕人低頭刷著手機,不時探頭前望,而他們等待的只是一款新晉的網紅產品——奶皮子糖葫蘆。
“我今天排了快半個小時的隊,就為了嘗一口網紅糖葫蘆。”在南昌讀大學的尹鴻欽小心地捧著剛到手的奶皮子糖葫蘆,第一時間拍照、加上濾鏡并分享到小紅書,配文:“終于吃到了!值得!”
隱藏在這股美食熱潮背后的,是江西Z世代消費邏輯的根本變革——他們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更是情緒體驗。


近三成支出為興趣
情緒消費成青年新剛需
“坐公交去吃飯,該省省,該花花。”這句在年輕人中流行的俏皮話,精準概括了他們的消費態度。他們可以為了省幾塊錢在各大購物平臺上精打細算,同時毫不猶豫地花高價購買偶像演唱會門票或網紅產品。
《2025年輕人情緒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九成人群存在情緒壓力,超六成消費者認為消費有助于緩解壓力。年輕消費者近三成消費支出是興趣,平均每月支出占比27.6%。
長期研究社交平臺與網紅經濟的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董晨宇認為,情緒消費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社會結構、媒介轉向乃至集體心理的同步變化。
產品與傳統文化融合
年輕人更愿意買單
在繩金塔歷史文化街區,百年老店品香齋的旗艦店門前排起長隊。漢服元素包裝的蛋黃麻花、蛋黃酥不僅保留了“小時候的味道”,更受到當下年輕人的追捧。
2024年開業的這家旗艦店,通過場景還原和國風設計,讓銷量實現了150%的增長。
江西新余仙女湖區的七夕文化盛宴,則為傳統文化情緒消費寫下一個獨特注腳。這里不僅是“七仙女下凡”傳說的發源地,更是將傳統節日從民間傳說搬進日常生活。
七夕潮玩周期間,“非遺煥新夜”吸引“95后”游客興奮地拍著短視頻;而“次元幻想夜”等沉浸式跨次元狂歡,超八成參與者為18至30歲青年。
情緒消費具有鮮明的即時宣泄功能屬性。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有時會產生焦慮、疲憊等負面情緒,情緒消費則能為人們提供快速釋放情緒的出口。
在江西省博物館二樓文創店,徽章、冰箱貼、陶瓷等文創均被做成盲盒售賣,尤其“贛鄱吉金”盲盒引得不少年輕人駐足。游客喬希文抽到隱藏款后興奮表示:“我從廣東來南昌旅游,這個以青銅器為靈感的冰箱貼讓青銅文明與現代家居空間產生對話,很有紀念意義。”
這種將文物元素與盲盒結合的方式,讓冰冷的文物“活”了起來,也讓傳統文化以更輕松、有趣的姿態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走在南昌街頭,消費的脈動正以前所未有的節奏跳動。百年老字號里,年輕人舉著“國風糕點”打卡拍照;高端商場內,江西首店吸引著追逐潮流的消費者;二次元街區里,動漫愛好者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江西的消費場景早已超越單一標簽,成為年輕人情感投射的載體。那串引發排隊潮的奶皮子糖葫蘆,終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失去熱度。但年輕人尋找情感共鳴、自我表達的旅程會一直延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