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菁:披荊斬棘 終見繁花
葉菁:江西贛州人,國家一級技師、釉下五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江西省工筆畫協會理事、民進開明陶瓷書畫院畫家、景德鎮市珠山區新聯會理事、景德鎮市自由職業工藝美術師協會理事。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陸軍教授、景德鎮陶瓷大學楊冰教授。
“我從小就有一個愿望:當一個畫家。”
如今,他成了一名畫家、獨立藝術家,憑借極具個性的“個人圖示”,在陶瓷藝術圈內風生水起,他叫葉菁,景德鎮市釉下五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用了近20年時間,體驗人生浮沉,在這并不永遠美好的世界里,不斷調整自己,對生活報之以歌。

他創作了《一路荊棘一路繁花》《神秘花園》等系列作品,表達陶瓷繪畫之路的回顧以及對內心世界的獨白,贏得市場和藏家認可。
“我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真正選擇的事就會去堅持。任何事都要堅持,才會開花結果。”

他很幸運,迎來了花開,但這繁花背后,卻是荊棘相伴,他自己既是《一路荊棘一路繁花》代表作中的變色龍,亦是那只蝴蝶,破繭成蝶,蛻變新生,成就自己。
“啟發式教育”
時間回到20年前,葉菁高考以小分差落選中國美術學院,“國美夢”破滅。那時,他對景德鎮并不感興趣,更不懂陶瓷。因年輕時喜歡富有視覺沖擊的藝術形式,他在景德鎮陶瓷學院(景德鎮陶瓷大學前身)讀本科時,選了雕塑專業。
但從藝路上,首先放下的也是雕塑專業。
2009年本科畢業之時,葉菁仍對陶瓷一竅不通,大學4年間他不曾燒過一次窯,課程也大多敷衍了事,當時景德鎮陶瓷市場上千篇一律的傳統青花、粉彩、古彩等,完全激不起創作欲望。
就那樣,他“荒廢”了4年。但荒廢的時間最終需要找補回來。
本科畢業后,他繼續在本校讀研,開始跟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陸軍、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楊冰伉儷學習。他聽取恩師陸軍教授的建議,放棄雕塑,轉攻陶瓷繪畫。

陸軍與楊冰伉儷均為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主攻青花繪畫,在釉中繪畫上有杰出成就。對葉菁的繪畫天賦,兩位老師看在眼里,他們循循善誘,引導葉菁走上他的藝術創作之路。
自從跟著兩位老師學習,從第一天開始,出于年輕人那種單純,他便暗下決心——“我要和老師不一樣”。于是,他選擇了“釉下五彩”這條路,至少從面貌上與兩位老師拉開差異,但那時還不知道,“如何不一樣”。
接下來的日子,他開始拼命惡補陶瓷及國畫相關的知識。
回憶起以前,他總是會說一些特別感謝恩師的話,因為正是兩位恩師“啟發式教育”讓他得以開創自己的藝術天地。

這種“啟發式教育”的起點便是“希望你不一樣,在學習中大膽提出想法,并加以嘗試”,這對葉菁而言,尤為重要。
在技法上,他選擇釉下五彩進行創作,在題材上,他則選擇自己鐘愛的花鳥來表達,托物言志,開啟荊棘與繁花之路。
一路走來,他遭遇過迷茫、困頓,也終在這浮沉間,又柳暗花明,拿得起,也能放得下。
“拿起與放下”
2018年便是人生的一條分界線。
2009年開始,對陶瓷和國畫一竅不通的葉菁,跟著兩位老師潛心鉆研陶瓷繪畫,他焚膏繼晷,惡補相關知識。樂天陶社創意集市火起來的時候,他開始嘗試畫杯子去擺攤,得到市場認可后,他更加癡迷,一天最多的時候能畫50多個杯子。
“最開始一旦做出一點東西,就非常非常有成就感,打了雞血一樣”,從擺攤、到有自己的窯和工廠,他成立了工作室,跑市場,給企業兼任藝術總監,但留給自己繪畫的時間卻不夠了,精力偏離創作軌道,雖然得到了很多,但他始終感覺“對藝術創作最感興趣”。

2018年,隨著陶瓷市場萎靡,對市場誤判,他遭遇生意挫敗。而在同一年,恩師陸軍仙逝,那對他打擊巨大。他開始迷失自我,自暴自棄,跌入谷底。
經過慎重考慮,他和愛人衛晶晶商量,放下之前的所有客戶資源,關掉工廠,辭去外界一切相關職務。把時間交還給自己。
這一決定,在當時乃至現在看來,都非常冒險。前期靠創作產品賺得第一桶金,但如何通過藝術創作養家糊口乃至被市場認可,繼而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前路并不明朗。
因為,“大師瓷”已經過了巔峰期,放棄此前積累的所有客戶資源,轉做個人IP藝術品,這個決定,非常冒險。
時間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

2021年,葉菁在三寶篷美術館舉辦首場個人展覽,主題叫《一路荊棘一路繁花》。葉菁透露,其實在開展前兩個月都沒確定主題,但隨著展覽籌備越來越緊,有一天,靈感乍現,才確定主題,算是對他個人陶瓷繪畫前十年藝術創作之路的表達。
展覽之后,葉菁聲名大噪。
“傳承與新生”
“我是站在巨人肩上創作,才會有更大的天地。”
對于現有的成就,葉菁將此歸結為“傳承與新生”。
“其實,我很希望聽到別人說‘在我身上能看到我老師的存在’”。
單純從作品上來看,素人并不容易看到葉菁作品中“老師的存在”。但傳承并非僵化地依葫蘆畫瓢,傳承是對技藝的選擇性吸收和辯證運用。

葉菁代表作《一路荊棘一路繁花》,表現的是荊棘叢中,變色龍擁抱向日葵的場景,一只蝴蝶停留在頭頂。其中,變色龍是用大小不一的墨點有機排列組合點染出來的,這與楊冰老師用墨點畫向日葵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作品中對老師創作技法的靈活運用,肯定有很深的“老師的烙印”,這便是傳承。
而作品嶄新的面貌來源于“新生”,這種新生是題材上的創新,也是構圖技法上的創新,更是作品傳遞思想的獨一無二。


葉菁畫瓷,從不打稿,這就要求落筆精準,落筆無悔,因為在釉中創作,畫錯了無法更改,這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來支撐,更要求他對創作的畫面熟稔于心。
經過十幾年的堅持和探索,他對“釉下五彩”有了個人獨特的看法及表達,這便是財富。
他創作的《一路荊棘一路繁花》系列,之所以能打動人,除了獨特的色彩表達及罕見的物象表達,更多得到了觀者的共情。
變色龍這一物象并不討巧,但在中國玉雕里,變色龍又稱翡翠蜥蜴,有“吸億”之說,寓意招財。生活是仙人掌,并不永遠美好,變色龍就是他自己,一路走來,遇到很多問題,他會為世界去改變,踏遍荊棘,終見繁花。


看見繁花之后,他又在思考未來的路。在個人繪畫體系趨于成熟之際,他又開始創作《自由之處于束縛之中》系列,表達對自己未來的激勵和鞭策。
藝術創作永無退休之日,他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