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下的“生命突圍”
10月23日,在萍鄉(xiāng)市湘東區(qū)零799藝術區(qū),肖玉竹神情專注地制作版畫。
10月24日,一束陽光透過書桌,為木板上的刻痕鍍上一層金邊。59歲的肖玉竹小心翼翼地將宣紙對齊木板邊緣,用力壓著湯匙拓印。空氣中彌漫著油墨特有的氣味,旁邊的油滾輪還泛著油光。
“昨天刻的那幅畫,有些線條我不是很滿意,今早又起來完善了一下。”肖玉竹一邊說著,一邊輕輕地掀開宣紙,一幅竹林幽徑圖漸漸展現(xiàn):竹葉在風中搖曳,破土而出的竹子拔節(jié)生長,充滿生命力。
廚房里,面團在盆中靜靜發(fā)酵。“饅頭可以上鍋了。”說著,肖玉竹走向廚房,上鍋、開火,動作麻利嫻熟。看著眼前這個行動自如、積極樂觀,打掃衛(wèi)生、做飯、種花都不在話下的的女人,很難想象她已和帕金森病抗爭了17年。
2008年,42歲的肖玉竹患上帕金森病。“最嚴重的時候,整整兩年臥床不起。”回憶往昔,她的聲音依然平靜,“那時覺得,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轉(zhuǎn)折發(fā)生在接受腦起搏器植入手術后,她漸漸找回了對身體的部分控制,也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氣。
2022年,萍鄉(xiāng)市湘東區(qū)零799藝術區(qū)的公益版畫課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初次握刀時,雙手的震顫導致她刻出的線條扭曲怪異,看著旁人流暢的刻工,不服輸?shù)乃迪聸Q心。從此,家中的書桌成了“戰(zhàn)場”,刻刀成了新的“抗帕武器”。每天7時到12時,肖玉竹都沉浸在木板與刻刀的碰撞中,常常忘記吃飯。
“女兒總呵斥我‘不要命啦’。”肖玉竹笑著向記者展示變形的手指關節(jié)。每日5小時的練習,對她而言是穿越病痛的修行。刀尖與木板的每一次碰撞,都在驅(qū)散抑郁的陰霾。這份專注創(chuàng)造了奇跡:肖玉竹不受控的手指日漸靈活,刻出的線條從粗糙變得細膩,作品也有了獨特生命力。萍鄉(xiāng)市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陳鋒評價她的作品“情緒飽滿,充滿奇思妙想”。2023年底,肖玉竹的《天下第一福》版畫入選市級藝術展,她還常在聚會現(xiàn)場拓印版畫、制作干花畫送給親友,眼中的光亮感染了許多人。
回顧長達十幾年的病史,肖玉竹用“突圍”一詞來形容自己的心路歷程。過去,帕金森病就像一堵高墻將她困于墻內(nèi)。如今,她終于突出重圍,帶著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勇敢前行。
蒸鍋升起裊裊白霧,與肖玉竹家窗臺養(yǎng)的三角梅香氣交織。肖玉竹以刀為筆,在木屑紛飛間,將生命的種種磨難轉(zhuǎn)化為線條的流暢靈動,也讓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藝術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