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縣:織密縣域健康網,托起百姓"醫”靠山
近年來,都昌縣以公立醫院改革為抓手,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資源整合重組、人才梯隊建設、服務流程優化等多項舉措,構建“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新格局,繪就一幅“醫心為民”的生動圖景。
改革管理體制創新資源整合釋放協同效能
都昌縣地處贛北區域,瀕臨鄱陽湖,南聯五水,北通長江,居南昌、九江、景德鎮“金三角”中心地帶,面臨患者和醫療人才向省內外大醫院流動的壓力。同時,原有醫療體系存在資源分布不均、基層服務能力薄弱、醫保基金使用效率低、人才薪酬激勵不足等困局。為此,都昌縣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動公立醫院改革體制機制創新。
都昌縣打破行政壁壘,組建了都昌縣總醫院,構建起貫通縣鄉村的醫療服務體系。該縣高度重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工作,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主持會議進行調度,確立了“1+2+2N”的總體建設框架,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兩個體系管理模式,組建了由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分別牽頭的“兩個緊密型醫共體”。在總醫院設立了“一辦七部”,落實了總醫院機構編制、辦公場所,高位決策、整體部署、有力推進。2024年都昌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取得了全省第9名的可喜成績。
“三醫”協同是機制破局的關鍵。都昌縣健全“三醫”協同跨部門工作機制,組建了由縣衛生健康委、縣醫保局、縣市場監管局三部門參與的“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工作專班,由分管縣領導任專班組長,建立“重大改革工作協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調度推動醫療、醫保、醫藥等重點領域改革落地見效。
醫療資源下沉助推醫共體建設提質增效。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縣級醫療資源同質化服務,都昌縣制定了《都昌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優質醫療資源人員下沉方案》,召開了人員下沉工作動員部署會,分批次安排人員到各鄉鎮分院進行幫扶,推進人員、技術、服務、管理“四下沉”。今年1月9日起,首批次11名醫療骨干已下沉至10個鄉鎮分院開展診療、帶教工作,并掛職鄉鎮分院副院長參與基層分院行政管理,助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管理提質增效。10月底,縣總醫院召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重點工作推進會,提前謀劃明年人員下派計劃,讓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
深化基層藥品新聯動群眾取藥更便捷
堅持以公益性為導向,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服務價格改革。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銜接,優化藥品集中采購政策落地,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建立“以牽頭醫院與鄉鎮分院藥品聯動,鄉鎮分院與轄區村衛生室藥品聯動”管理機制,形成了“以縣帶鄉,以鄉帶村”的服務網絡,實現了藥品保供上下聯動,資源共享。推動慢病常見病用藥下沉,鄉鎮分院和村衛生室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和兒童用藥不受“一品兩規”限定,有效保障群眾“就近取藥”。目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將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用藥種類調整至30種,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三病”用藥和牽頭醫院的品規重合率達100%。同時,建立醫共體總藥師指導下的三級藥師管理制度,組建藥師團隊和家庭藥師隊伍,提供居家藥師服務,增強患者用藥的可及性和獲得感。目前,已組建2支藥師團隊、24支家庭藥師隊伍。
筑牢醫療發展根基推動“人才強院”
人才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都昌縣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大膽創新,加強基層醫療人才培養,持續激發人才活力。
編制改革為人才流動注入“活水”。都昌縣完善編制管理和綜合監管機制,建立編制周轉池,實行“備案管理+動態調配”,結合縣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求,制定人才引進計劃。通過校園招聘、公開招考等方式,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專業技術人員49名,重點引進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護理等緊缺專業人才,有效充實了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
打破醫務人員一崗定終身壁壘,暢通能上能下“雙通道”。都昌縣根據各醫療衛生單位的職能和編制情況,科學設置崗位,優化崗位結構比例。完成了全系統崗位競聘工作,進一步規范了崗位聘用管理,激發了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薪酬激勵煥發隊伍內生動力。都昌縣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指導各單位完善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加大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貢獻人員的傾斜力度,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
精準的人才引育策略同步發力。發揮人才引進和培育雙向效應,2024年度都昌縣已成功為26名符合條件的衛生專技人才完成“省高層次人才項目”申報工作,柔性引進北京安貞醫院專家組建幫扶團隊到縣人民醫院,規劃外派10名中級以上技術骨干到全國知名三甲醫院進修培育人才。
強化人才培養培訓。都昌縣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2025年上半年共舉辦業務培訓班5期,培訓人員500余人次。選派20名業務骨干到省、市三甲醫院進修學習,提升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同時,鼓勵在職人員參加學歷提升和職稱考試。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健康福祉惠萬家
改革的溫度最終體現在百姓就醫體驗的改善上。都昌縣加強縣級醫院重點專科建設,優化基層醫療機構布局,讓群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強化中醫藥服務內涵,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統籌協調中藥產業發展,讓傳統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發揮更大作用。健全醫療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該縣推進“智慧醫院”建設,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建立“一站式服務中心”,開展出院床旁結算、檢查結果線上查詢等。都昌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互聯網+護理服務”成功上線,通過“線上預約、線下護理上門服務”模式,由醫院科室派出護理人員為出院患者、康復期患者、新生兒、孕產婦及行動不便等人群,提供居家延續護理,實現從“患者奔波”到“護士上門”的服務模式的轉變。
智慧醫療賦能,讓“數據跑”代替“患者跑”。推進公立二級以上醫院與省統籌全民健康平臺對接,推廣遠程醫療、智慧就醫等便民服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全縣24個鄉鎮衛生院已基本完成“省智醫系統”AI影像處理系統對接,建立了醫共體信息化可視平臺,群眾在鄉村通過遠程會診,獲得縣級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給群眾帶來極大幸福感、獲得感。通過搭建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信息平臺,都昌縣實現340余項檢查檢驗結果跨院互認,城鄉醫療質量實現同質化,減輕群眾醫療負擔。
細微之處的改革更具溫情。推進大病專項救治、先診療后付費;推行“一次掛號管三天”政策、“一站式”即時結算、出生“一件事一次辦”、醫院車位優先留給患者、志愿者陪診服務溫暖特殊群體、無償獻血工作連續4年獲九江市“無償獻血先進縣”。這些看似瑣碎的“關鍵小事”,打通了該縣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通過病人不跑專家跑、藥品集采、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等舉措,不僅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高質量服務,還大大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今年以來,全縣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共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4121人次,共累計減免群眾就醫負擔114.36萬元。實行一次掛號管三天共惠及群眾16566人次,減免群眾就醫負擔23.42萬元。
為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該縣全面推行“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醫療協同服務模式,著力構建“情系鄉鄰、轉診無憂”網格化綠色通道會診轉診服務體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檢查數據可實時上傳縣域診斷中心,群眾在基層即可完成拍片檢查,依托信息化平臺(PACS等),數據實時傳輸至縣級醫院甚至上級合作醫院。依托專科聯盟深化與上級醫院合作,培育“帶不走”的醫療團隊。充分利用醫共體牽頭醫院的人力資源優勢,由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進行診斷,群眾“足不出鄉”就能享受到縣級乃至更高級別的診斷服務。
基層健康“守門人”的作用也在持續強化。推進醫防融合協同,組建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打造“都健康,您身邊的家庭醫生”等家庭醫生服務品牌,建立118支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全縣重點人群簽約率89.67%,服務履約率100%。
從機制破冰到人才激活,從資源整合到服務升溫,都昌縣醫療改革正以系統思維破解發展難題,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促使全縣公立醫院發展邁上新臺階,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有“醫”靠的健康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