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接住了“潑天富貴”!
說江西沒有“存在感”
恰恰因為江西無處不在
說我國大好河山是“物華天寶”
恰恰這個詞是為江西量身打造
世界鎢都、亞洲鋰都、稀土王國
中國丹霞的“第一省”
驚天動地的“第一槍”
語文課本的“第一主角”
甚至預制菜的“頭號克星”
時時處處,說的都是江西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
為什么江西的外省游客占比
可以位居中部地區第一?
那是因為,人們都知道
詩與遠方,在江西不遠
圖源:江西文旅廳@江西風景獨好
詩與遠方,在江西不遠

視覺江西王建旭攝
贛東北與皖南交界的婺源
山水間的古村落群如珠如玉
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
進入11月,若論眼下全國最輝煌的一份秋意,肯定少不了江西。

視覺江西王建旭攝
深秋時分,篁嶺曬秋
在贛北,江西上饒婺源的石城、篁嶺等地秋意已輝煌到極致,紅葉與晨霧相映,層林盡染,詩情畫意;在贛南,則可見金黃稻田隨風起伏。

視覺江西鐘萬汕攝
進入11月的贛北
廬山如琴湖紅葉熱情似火
當然,遠不止如今的“金秋”,在歷史上的無數個“春秋”,江西也各有各的詩意。
比如,李白曾在廬山寫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蘇軾于石鐘山叩問“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王勃登滕王閣驚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望廬山玉簾泉瀑布
再比如,陶淵明曾在九江的田園采菊東籬,辛棄疾曾于上饒的村居臥剝蓮蓬。贛江像是脈絡,連著文天祥“惶恐灘頭說惶恐”的丹心絕唱,梅嶺像是脊梁,載著蘇軾“曾見南遷幾個回”的滄桑喟嘆。
山水與文心,兩者在江西相映成輝。
江西九江廬山西海的“心形島”
所以為什么說詩與遠方,在江西不遠?
因為走進了江西,也等于走進了語文課本里的“半壁江山”。僅一片鄱陽湖,就有至少1500首關于它的詩詞從東晉傳唱至今。僅一座廬山,就有3500多位文人留下約16000首描寫它的詩詞。
《中國國家地理江西專輯(上、下)》的封面就是江西山水
“山”是“丹霞”龍虎山,“水”是鄱陽湖
因此,江西的山水自古就蘊藏“網紅”風景群,至今仍是文化“頂流”地。
歷史上江西書院數量在全國的排名數一數二
位于九江廬山的白鹿洞書院
更被譽歷史上的“天下書院之首”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02期江西專輯(下)
山水江西,贛鄱大地
除了人文方面的山水詩韻,在自然地理方面,江西同樣是不可多得的“山水之省”。
這里三面環山,東是武夷,西為羅霄、幕阜,南靠五嶺,北部則是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與最長的長江,湖畔還有一座廬山。
圖為廬山所在區域的遙感地圖
廬山周邊河湖環繞,自身獨秀于鄱陽湖平原上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01期江西專輯(上)
這里水網稠密,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條,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流構成以鄱陽湖為中心的向心水系。森林覆蓋率達到驚人的60%以上,位列全國第二位。
江西不僅河港遍布,也是陸港樞紐
圖為江西贛州國際陸港
帶動贛南臍橙、南康家具出口外銷、贛品出海
這樣的山水格局,讓江西既有壯美濃烈,也能鐘靈毓秀。所謂的“詩與遠方”,既可在詩書之中,也在眼前的山水之間,既有詩意,也有畫意。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有學者認為,江南(今江西省)鄱陽湖畔的廬山自然風光,是唯一契合《千里江山圖》卷中的構圖布局
圖源:故宮博物院
山是丹霞,水亦丹青
截至2023年,江西最新發現的丹霞地貌共228處,位居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第一。
而且,丹霞在形成過程中,常與清澈流水相伴,這也構成江西山水的“主色調”——丹山碧水。
江西丹霞尤以信江流域的龍虎山
和龜峰兩地的丹霞地貌發育最典型
下圖為龍虎山↓

視覺江西王輝攝
江西的“丹山”,因太過低調而常被低估。
雖然,這里大都是海拔不超2000米的中低山和丘陵,但當它們聚在一起,就產生可與黃山媲美的花崗巖山岳景觀,其中三清山是最典型代表。

視覺江西李小明攝
世界遺產三清山
地質地理學家將它與黃山并稱為
“三清山—黃山型(高山)尖峰花崗巖地貌”
以上的“丹山”紅遍贛鄱大地;而江西的“碧水”,則連通東西南北,雕塑地上地下。
贛江是江西省的最大河流。唐代隨著大庾嶺道的打通,贛江便與長江、大運河一起成為縱貫中國的水運大動脈。這條黃金水道也給江西帶來了千年紅利。
江西贛州章水和貢水交匯為贛江處的八境臺
樓閣下甕城為江南宋城原跡
距八境臺不遠的郁孤臺上
南宋詞人辛棄疾寫下“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信江,沿江名山如列,古鎮如珠。它的中游穿越紅層盆地,在千萬年間雕刻出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
而它在歷史上更重要的作用,則是為多山的江西打通一條連接浙江、福建的東西大通道和大商道。
信江流域的龜峰丹霞
江西的“丹山碧水”中有“詩與遠方”、有“精神食糧”,其實更藏著“物質基礎”。
號稱“啥也不缺省”
為啥“潑天富貴”在江西?
很多人常用“環江西經濟帶”、“環江西自貿區”、“環江西985高校圈”,來體現江西周圍一圈省份的優越感。但若論珍稀礦產,江西才是真正的“風景獨好”——
相比之下,周圍一圈省份反倒成了“環江西缺礦區”。
九江瑞昌的銅嶺銅礦,是迄今所知我國最早、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大型銅礦遺存。這里的銅,不僅鑄就江西本地,更鑄就三星堆、中原青銅器的輝煌。
瑞昌銅嶺銅礦遺址出土的商代木滑車
早在漢代,修水、昌水匯合處就出現明確記載的砂金礦;截至目前,上饒的包家金礦遺址也是我國已發現開采最早的金礦。
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馬蹄金
江西最著名的考古發現——海昏侯墓的發掘過程中,共出土金器478件,總重約115公斤。
上饒德興的銀山銀礦,在唐宋兩朝是全國最主要產銀區;宜春的蒙山銀礦,開采始于南宋,到元代時成為全國最重要銀產地。
江西上饒德興銅礦露天采礦場
自古在江西,“詩與遠方”的意境像是“修辭”;但“銀山”“銅鈴”這些直白的地名,卻絕對是“寫實”。
如今的江西,綠水青山,是真正的金山銀山。甚至比金銀更可貴的礦藏,同樣富集在贛鄱的山水之間。
江西贛州尋烏,廢棄礦山披綠換新顏
綠色植被環繞光伏電板
江西是中國戰略資源集大成者。目前,在省內發現各類礦產193種,保有資源量居全國前十的就達80種。
其中銅、鎢、錳、金、釩、鈷、鋰、鈮鉭、鋯、鈷、重稀土礦、螢石、晶質石墨等,被視為戰略性與優勢礦產資源,重稀土礦約占全國的2/3。除了石油,江西幾乎“啥也不缺”。
宜春站的“鋰能之光”雕塑
贛北的宜春被譽為“亞洲鋰都”
如今新能源迅猛發展
鋰被稱為“新一代石油”
贛南的贛州被譽為“世界鎢都”
圖源:江西贛州文旅@寶藏城市贛州
用來形容物產豐富且珍貴,常會用到一個詞——物華天寶。
其實1300多年前,意氣風發的少年王勃已“未卜先知”,面對江天一色的贛江,他揮毫寫下:“……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江西南昌滕王閣
因此,所謂“物華天寶”,正是為江西量身打造;江西的山水,也從古至今藏著潑天富貴。
江西最大“寶藏”
難道不應該是美食?
贛山贛水間既有物華天寶,也有詩與遠方。當然,更藏著最火辣的三餐四季。
贛菜代表美食
江西省商務廳曾發布贛菜“十大名菜”:寧都三杯雞、蓮花血鴨、四星望月、余干辣椒炒肉、井岡煙筍、白澆雄魚頭、鱖魚煮粉、甲魚粉皮、藜蒿炒臘肉、滋補泰和烏雞
江西菜稱為贛菜,大致分為鄱陽湖、南昌、贛南三派。
鄱陽湖沿岸的九江、上饒,因通江達海而與外省口味交流較多;贛南的贛州,那里是客家人的故鄉,千峰萬仞,靠山吃山食物口味重、用料足,重咸重辣;地處全省中心的南昌既背靠大山,也面向大湖,口味偏辣、味香量足。
蓮花血鴨
圖源:江西衛視《非遺美食》
預制菜的“頭號克星”
在依山傍水、火爆異常的“贛菜宇宙”中,熱火烹油的“江西小炒”,仿佛一隊短小精悍的奇兵,成為預制菜的“頭號克星”。
鍋氣滿滿、急火快炒的“干飯神器”辣椒炒肉
圖源:@中國贛菜
它新鮮快炒、廉價友好、火辣下飯;它把江西的鍋氣迅速蔓延到整個江南,再爆炒到全國各地,慰藉著全國“打工人”的腸胃與心靈。
藜蒿炒臘肉
當這道菜的的香氣飄來
就代表贛鄱大地的春意已至
米粉界的“隱藏王者”
論碳水,爽辣鮮香的米粉才是江西老表的心頭好。
南昌拌粉
我國最長的長江自西向東、由鄂入贛,遇到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它調蓄著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江河,沖擊出肥沃土壤,共同孕育“稻米天堂”。
江西宜春漁塘村入秋
田園水系環繞,農房錯落有致
然后,這份“吞吐五河、通達大江”的米香味飄到餐桌,最終幻化為——南昌拌米粉、景德鎮冷粉、萍鄉炒粉、上饒鉛山燙粉、撫州追頭泡粉、贛州客家牛肉粉、安遠三鮮粉、新余腌粉、宜春扎粉、鷹潭牛肉粉……
圖源:@中國贛菜
嗦著香辣的米粉,再配一盅文火慢燉的泰和烏雞煨瓦罐湯,鮮甜馥郁流入肚腹,體內似乎有一朵發光的小花被猛然地澆灌盛開——美了,真的美了。
泰和烏雞湯
眼下雖然寒冬腳步漸近,但只要虔心成為一名“贛飯人”,胃暖心更溫。
江西如此多嬌
英雄熱血丹心
如果江西山水的底色是“丹山碧水”,那么山水之間的英雄本色,則是“丹心熱血”。
工農革命軍的第一面軍旗
江西吉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藏
回望從前,人民軍隊的第一面軍旗,是在江西與湖南邊界的秋收起義舉起;石破天驚的第一槍,是在江西的南昌起義打響;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是在江西贛州的于都縣邁出。
“井岡紅旗”雕塑
紀念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建立
再看今朝,如今“天下英雄城”南昌,有了八一學校、八一大橋、八一大道、八一公園……
“八一”成為“英雄城”不可磨滅的符號,銘刻在所有南昌人、江西人的記憶里,輝映著永恒的英雄色彩。
江西老表出英雄,英雄南昌贊英雄
圖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南昌八一大橋
這里既有丹山碧水,也有丹心熱血;它兼顧了物質上的潑天富貴與精神上的詩與遠方,更涵蓋了唇齒間的三餐四季。這就是萬千氣象的贛鄱大地、煥然一新的山水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