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6部門聯合出臺意見強化工業產品質量安全“四方責任”
中國消費者報南昌訊(周傳軍記者朱海)近日,江西省市場監管、工信、應急等16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四方責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強化該省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治理監管效能,提升質量安全風險防范能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向來呈現部門多、鏈條長、門類廣、對象多的復雜局面,面臨諸多新的風險挑戰。為有效破解監管中的難點和堵點,江西16個部門聯合強化企業主體、行業主管、部門監管、屬地管理“四方責任”,著力構建工業產品質量安全協同共治格局,推動形成責任清晰、銜接順暢、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意見》明確,企業必須把好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關口,建立健全內部質量管理制度,加強產品質量風險管理,嚴格遵守產品標準,做好出廠檢驗,對售出產品的質量問題負責,履行追溯和召回義務,當好質量第一責任人。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本領域產品質量的監督和指導,及時掌握行業質量動態,開展風險預警,并與其他部門共享信息、聯合執法,共同推動行業的質量誠信建設,落實領域監督責任。各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生產許可和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力度,始終保持對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同時加強對企業的技術幫扶,用好監管組合拳,提升整體監管水平。各屬地相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和應急處置,將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納入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推動跨部門協作,并強化基層監管能力建設,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參與質量安全的良好氛圍,共同扛起管理責任。
據江西省市場監管局質量監督處負責人介紹,《意見》突出了系統性、協同性和實效性三大特點。在系統性方面,著力構建前端源頭治理、中端監管發力、末端落地見效的全鏈條、閉環式工作機制,確保從產品生產、銷售、使用的每一個環節都有人管、有人負責。在協同性方面,通過強化“四方”聯動,推動監管模式從局部管控到系統治理、從分散監管到協同發力的轉變,實現“各自為戰”向“協同共治”轉變,形成治理合力。在實效性方面,通過完善制度,強化政策支持、資源供給和應急處置,推動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治理模式創新,確保各項措施能夠落地生根,解決實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