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江西人這樣過!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王勃筆下的《滕王閣序》正是寫于金秋送爽、重陽將至時節。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佳節,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登高望遠、抒懷言志的日子。
江南名樓滕王閣與重陽節有不解之緣,唐代起便是重陽登高、宴飲賦詩的優選地。
“層臺聳翠,上出重霄”,滕王閣以其雄偉之姿,與重陽登高避災、眺望抒懷的傳統習俗形成了完美的空間呼應。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文人雅士們重陽登滕王閣,極目遠眺,將天地之美盡收眼底。
在江西這片古老的紅土地上,重陽節這個亦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地方風俗。
登高
在南昌,除了滕王閣,大家還喜歡去梅嶺過重陽,或是驅車百余里,即是廬山。
要說登高,江西最不缺的就是山,萍鄉的群山,贛州的峰巒……每到重陽,都是登高祈福的熱門之地。
江西人以登高這種方式,傳承著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生命的珍視。
曬秋
重陽時節,正當鄉村曬秋時。
在上饒婺源的肇嶺古村,村民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曬秋圖。這不僅是對豐收的慶祝,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食甜點
甜點,寓意吉祥。
上饒廣豐一帶,人們會打糍粑,以糯米、土豆為主料,制作出軟糯香甜的糍粑,供客人品嘗,表達節日的祝福與喜悅。
重陽糕幾乎是全國通行的重陽節糕點,又稱花糕、菊糕,也是江西人重陽節不可或缺的節日食品。其“高”與“糕”諧音,寓意步步登高、吉祥如意。
炸薯包
贛州的重陽節,家家戶戶還會炸薯包。
薯包用腳板薯擂成泥漿狀,澆上面粉或米粉,油炸而成,象征著家庭的團聚和對長輩的敬愛。
這一習俗,不僅讓重陽節充滿了溫馨與甜蜜,更寄托了人們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
蒸撐酒
宜春一帶的蒸撐酒,是農家土法釀造的糯米酒,色澤青亮,香氣濃郁。
重陽時節,人們用良米蒸酒,謂之“蒸新年酒”,與親朋好友共飲,享受節日的歡樂與溫馨。
歲月如流,傳統不滅。重陽佳節,不僅是登高望遠、賞菊飲酒的日子,更是思鄉懷親、敬老愛老的時刻。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不會忘卻對家的眷戀。
勿忘重陽,即是不忘“九九歸一”的古典哲學思想;勿忘重陽,即是不忘祖宗和根本;勿忘重陽,即是不忘中國人與土地、自然幾千年的情感和羈絆。
在這個重陽佳節,登上滕王閣,遠眺秋色,品味江西的重陽風俗。
記得向家中長輩道一聲問候,祝他們健康長壽、生活幸福,重陽節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