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治理 服務升溫暖心 ——宜春市打造有科技感又有人情味的智慧社區

上高縣錦陽社區智慧治理平臺。通訊員宋茜攝
今年以來,宜春市通過開發智慧服務平臺,應用人工智能巡檢技術,打通跨部門數據鏈路等舉措,精準破解社區服務效率低、隱患排查難、民生響應慢等痛點,讓智慧社區不僅有科技感,更有人情味,為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一鍵通
民生訴求直達快辦不繞彎
“以前反映小區外墻脫落,得跑社區、找物業,來回折騰好幾趟,現在手機點一點,就能直接上報!”袁州區東湖社區居民李發根的切身感受,源于社區創新打造的“雙網融合”治理模式。
該社區深度整合“網絡數據+網格管理”資源,開發社區專屬小程序與智慧治理平臺,上線在線報事報修、服務預約、民意反饋等功能,實現民生訴求“一鍵直達”;同時打通物業、公安、醫院等多部門系統數據鏈路,將高空拋物監測設備、智能安防攝像頭等硬件接入平臺,構建起“訴求收集-智能派單-線下處置-結果反饋”的全閉環服務流程,讓居民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高安市碧落山社區則依托“安心e點”智慧平臺,建立“網格發現-平臺派單-線下處置”的高效響應機制。社區組建由網格員、物業人員、樓棟長組成的治理專班,居民遇到水管漏水、路燈損壞等問題,只需通過平臺一鍵上報,系統便會根據訴求類型自動分配責任主體,處置進度實時可查、全程透明。截至目前,“安心e點”平臺已累計處理居民訴求2000余件,群眾滿意度達98%。
無人機巡檢
安全隱患主動預防早清零
“無人機一飛,樓頂裂縫、樓道飛線充電都能拍得清清楚楚,比人工排查快很多!”萬載縣金三角社區網格員黃敏指著無人機回傳的高清畫面介紹。
為破解社區建筑外立面脫落、廢棄院落隱患等“人工排查盲區”難題,該社區引入無人機低空巡邏技術,每周開展2次常態化巡檢——通過算法精準識別建筑裂縫、飛線充電、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隱患,再依托5G技術將實時畫面傳回社區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收到預警后,立即啟動“智能監測-快速派單-現場處置”流程,聯動執法隊、物業等力量第一時間消除隱患,把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
自無人機巡檢技術應用以來,金三角社區已累計排查建筑外立面脫落、違規搭建等隱患36處,實現從“被動應對問題”到“主動預防風險”的轉變。
宜春市在多個社區引入無人機低空巡邏技術,讓科技力量切實轉化為居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與安全感。
數字治理
矛盾化解效率升級解民憂
“多虧‘錦快辦’平臺,我和鄰居的停車位糾紛3天就調解好了,不用再為這事鬧心!”上高縣錦陽社區居民陳有亮口中的“錦快辦”,是社區研發的智慧治理核心平臺。
該平臺整合人口信息、矛盾糾紛記錄、服務資源清單等數據,同時依托平臺成立“錦錦有調”調解工作室,從社區“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在職黨員中選聘8名專業調解員。截至目前,“錦錦有調”工作室化解停車位糾紛、鄰里噪聲干擾等矛盾137件,調解成功率達98.5%,平均調解周期從以往的7天縮短至3天。
“以前調解要反復上門了解情況,耗時又耗力;現在平臺有數據、有依據,調解時既能擺事實又能講規矩,居民更信服,效率也高多了。”調解員易文平感慨道。
如今,宜春市治理社區的科技元素已從“單點應用”向“系統集成”延伸,智慧治理的覆蓋面與精準度持續提升。下一步,該市將推動更多社區接入市級治理數據平臺,深化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在養老服務、環境監測、應急響應等領域的應用。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