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肅肅,爽朗清舉
【文化中國行】虞敏的藝術探索之路
在博大精深的藝術領域中,虞敏,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邃的思考,成為了一位備受矚目的存在。他的藝術探索之路,如同一段充滿挑戰與探索的旅程,通過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角,為我們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與當代性。
藝術探索的起點
虞敏的藝術之旅始于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他借助中國傳統藝術語匯,巧妙地融入西方現當代藝術觀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大學期間,他的經典素描作品《逆光大衛》和《逆光》就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視角,展現了江西師大美術學院基礎素描教學的新高度。畢業后,他在南昌大學建筑系執教多年,建筑的理性因素也逐漸融入他的作品中,為其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藝術語言的蛻變
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虞敏不斷突破自我、跨越界限。2002年左右,他在個人藝術語言的探索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對顏色高度敏感的他,幾乎完全放棄了色彩,轉而以立德粉鋪設肌理進行繪畫,顏色則僅作水彩般的簡單渲染。在這種近乎極致的簡約中,他找到了一種穩固的形式和畫面結構。
藝術創作的多元融合
虞敏的藝術創作并不局限于傳統的繪畫領域,他大膽探索,將報紙、圖像符號、甲殼蟲等非傳統材料融入作品中。這些元素為畫面賦予了一種豐富而粗獷的效果,不禁讓人聯想到干旱而龜裂的大地或陳舊建筑上斑駁脫落的水泥。他的這種跨界嘗試,為當代藝術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審美體驗。
整幅尺寸:50cm(高)×60cm(寬)

藝術系列作品的深度思考
虞敏的系列作品如《大書櫥系列》《迷失系列》《有點疼系列》和《艱難的返鄉》等,都體現了他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深刻思考。這些作品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內涵,展現了虞敏對藝術、社會和人性的獨特理解。通過這些作品,人們可以感受到他對當代社會的敏銳洞察和深刻反思,從而引發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關注。
對當代藝術的理解與展望
在虞敏看來,中國的當代藝術要與傳統深度聯系。他認為藝術史的閱讀方式或左右著每一個藝術家的具體創作,而當代藝術品對人精神世界的關注與藝術品質則遠不及古代。因此,他致力于在藝術創作中融入傳統元素,同時保持對當代社會的敏銳洞察。展望未來,虞敏將繼續探索藝術的無限可能,以他的獨特視角和深刻思考為當代藝術領域貢獻更多的力量。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推動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作為一位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家,虞敏將繼續在藝術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為當代藝術領域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創新精神。(部分文字與觀點引自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封治國、南昌大學教授賴志凌文章)
虞敏個人簡介
197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市,1997年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美術系,同年分配至南昌大學建筑學院工作至今,任建筑工程學院美術教研室主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建筑師協會建筑美術分會理事,江西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副主任。主要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美術史論方向的研究,著有《心路——虞敏綜合材料藝術作品集》,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美術展,并被多家藝術機構、博物館、私人收藏。
主要參展經歷
2023年10月 “涂不拾遺”萍鄉零799藝術區現代藝術國際邀請展
2022年12月 “皴變—虞敏綜合繪畫作品展”個展
2021年9月 江西美協“光彩四邑”四地油畫作品聯展
2020年11月 作品《絲路遺夢》入選第三屆全國綜合材料繪畫藝術雙年展
2019年12月 791美術館“伍行·涉事”—藝術作品展
2019年7月 綜合材料藝術作品《暗香》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2019年5月 慶祝江西日報創刊70周年書畫作品展暨首屆新水墨提名專題展
2018年4月 “走進黃馬——全國油畫名家寫生活動暨作品展”
2017年8月 江西省首屆綜合材料繪畫藝術展
2016年12月 2016“圖謀不軌——南昌架上藝術研討·交流展”
2016年11月 2016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高等院校建筑學科師生優秀美術作品文獻展
2016年4月 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學會“可見之詩—第二屆中國油畫風景展”
2015年1月 泛紀元——江西第二屆當代藝術展
2014年1月 江西省首屆當代藝術展
2011年10月 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人文江南——吾土吾民油畫邀請展”
2006年4月 “手繪的權力”江西省油畫七人展
2003年10月 中國美協首屆小幅水彩展
2003年8月 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2002年10月 中國美協第十六屆新人新作展
1997年7月 全國學院素描藝術大展
